9月20日上午,“2025古籍整理与文明交流互鉴”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开幕。省社科联副主席曹妍、黑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凤影、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荣誉会长赵生群、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傅道彬、黑龙江大学教授李先耕及来自全国23所高校的70余名学者参会。开幕式由省古典文献与文化传承研究学术交流基地主任、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冬颖主持。


刘凤影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古典文献学是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经过20余年的建设、发展,在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次学术研讨会对于赓续中华文脉,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和推动全球视野下的文明对话意义重大。希望通过与会专家的深入探讨,产生一系列富有创新性和建设性的学术观点,为推动古籍整理与文明交流互鉴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

赵生群指出,古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既承载历史智慧,又促进文明对话。黑龙江地区的古籍文献具有鲜明的跨文明特征,不仅记录了黑龙江地域文明的发展轨迹,更承载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宏大叙事。黑龙江大学在古典文献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厚积淀,希望学术成果也像松花江一样,既扎根黑土地,又流向全世界。

傅道彬指出,古籍整理既要扎根中华文化立场,构建自主的话语体系,又要立足现代化的语境,推动历史方法、科学手段与思想观念等转型。在文明互鉴的历史语境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等科学手段进行“古今互鉴”和借鉴西方古典学经验的“中西互鉴”,共同激活传统、焕发现代精神。

李先耕指出,古籍整理是守护文明根脉的千秋大业,既为还原文本之真,更为提炼当代价值,同时需要极高专业素养和极大耐心。数字技术正重塑整理范式,推动古籍整理工作从“点校注释”迈向“智慧数据的构建与挖掘”。他勉励青年学者夯实恪守朴学传统、善用现代科技、培养跨学科视野,更要修身立德,让古籍整理焕发新的生机。
开幕式后,来自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的6名专家学者作大会主旨报告。在分组学术研讨环节,近40名专家学者就古籍整理与研究、古典文学文献学研究、文献考论与文化研究、海外汉学与文献考证研究等议题展开学术研讨。

本次学术会议由黑龙江省古典文献与文化传承研究学术交流基地、黑龙江大学文学院主办,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协办。主会场另设黑龙江省古典文献与文化传承研究学术交流基地成员学术成果展,展出近百种学术成果。(摄影:王宇晗 刘怡希 齐云鹏 郭佳 魏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