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至15日,第十三届边疆中国论坛暨“边疆理论、历史治验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心”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市社科事业发展中心(《学术月刊》杂志社)、黑龙江大学联合主办。黑龙江大学副校长魏影出席,开幕式由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秋主持。

魏影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黑龙江大学地处祖国东北边疆,具有边疆史学理论研究的区位优势和学术传统。她表示,本次研讨会立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聚焦边疆理论、历史治验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开展研讨,对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和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学术月刊》编辑部编审周奇在致辞中表示,边疆中国论坛是边疆史学研究领域的学术精品项目,在十余年的积淀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传统,本次研讨会将为不断强化边疆学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学跨学科、融合性探索提供中国史学的思想智慧。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鸿宾代表学者发言时指出,边疆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者,专家学者要在学术交流中围绕边疆概念的实质内涵展开对话,在边疆的古今涵义转变中探索规律、提升理论。




在主旨报告环节,复旦大学历史地理中心教授姚大力,南京大学元史研究室、民族与边疆研究中心教授华涛,内蒙古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纳日碧力戈,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鸿宾,分别围绕“多元文化主义与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回鹘西迁以后的西域”、“边疆治理从‘我’做起”、“‘边疆’是什么?”等主题分享了学术前沿的最新成果,并提出个人思考。
本次研讨会设有两个平行论坛,2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边疆理论、历史治验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展开发言,探讨构建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和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的路径与方法,体现了跨学科的视角和创新性的视野。8名评议人对发言内容进行了评议。
闭幕式由《学术月刊》编辑部编审周奇主持。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鸿宾对本次研讨会进行总结。

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等近3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硕博士生参加本次研讨会。(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