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探索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新途径、新模式、新方法,结合上级关于新时代加强思政课建设的具体要求,进一步提升全校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水平和能力,持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本着“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的目标,10月26日,我校举办第二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校党委副书记丁宏,教务处处长吴华洋、校工会副主席崔建,马克思主义学院班子成员、全体专兼职教师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此次活动。比赛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秋主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于景洋,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明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督导王凤贤,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中华,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景云,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黑龙江大学法学院王歌雅担任大赛评委。


丁宏代表黑龙江大学热烈欢迎各位评委、各位参赛选手并诚挚感谢大家对学校思政课建设工作的关心、关爱、参与及支持。她指出,经过前期的精心筹备,第二届思政课教学大赛如期举行,并进入到今天的决赛阶段。大赛的举办恰逢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这样一个重大时间节点举办这次比赛,既是广大思政课教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重要方式,也是对大家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上好思政课的一次重要检验。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各位老师来说,就是要学习好、传承好马克思主义,保质保量上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关键课程”“核心课程”和“铸魂课程”。而讲好思政课,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我们有了新目标、新方向,有了路线图和时间表。我们要成为深入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先行者,成为打赢思政课质量攻坚战和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排头兵。学校把办好本次比赛作为探索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加强思政课课程建设的重要抓手,希望各位老师在日后的教学生涯中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以赛促学,通过比赛提升素养、提高能力;二是寻找差距,通过比赛总结经验、改进工作;三是坚定信念,充分认识岗位职责和责任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比赛环节,各位进入决赛的参赛教师以教研部为单位通过抽签决定上场顺序,依次进行15分钟课堂教学展示。面对高难度的比赛规则,25位参赛教师以充分的赛前准备、饱满的精神状态、合理的教学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融入课堂教学内容,或含蓄幽默、娓娓道来,或激情澎湃、自信满满,充分展现了各位教师良好的教学技能,体现了我校思政课教师的风采。


本次大赛共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研究生公共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及形势与政策等7个组别,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张磊、孙建茵、李洪杨、李美微、张海成、卜凡、李国杨等7位教师分获各组别一等奖;王经伟、邹天琦、黄影、刘炳序、韩忠全、边飞飞、李迷等7位教师分获各组别二等奖。



在总结环节,王秋首先衷心感谢各位评委与领导对参赛选手教学技能所作的肯定性评价,感谢各位评委与领导充满关切又直击痛点的犀利指正,要求全体思政课教师都要逐条对照、虚心反思、用心领会、充分消化、彻底改进、全面提升。他指出,党的二十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号角,提振了全体党员同志干事创业的信心和热情,为下一步接续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凝聚起了磅礴奋进的时代伟力。新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历史使命,新征程向我们提出了新的奋斗要求。作为思政课教师,大家要自觉投身到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去,凝聚正能量,守好主阵地,奋楫笃行,勇立潮头,不断接受新任务新挑战,不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本次比赛是一次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集中“大学习”,是一次考验思政教师教学能力的“大比武”,是一次学院上下同心、共同奋斗的“大展示”,是一次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思政队伍铸魂提能的“大练兵”。要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建、以赛促改,锻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思维视野宽广、师德师风高尚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要努力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的“金课”,要让思政课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励志、求真、成人、成才的重要保障。(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